清朝康熙皇帝英明一世,晚年九子夺嫡乱局的原因何在?

康熙皇帝是清朝历史上令人仰慕的君主之一,他一生英明果断,统治下的清朝繁荣昌盛。然而,康熙晚年却陷入了家族内乱的漩涡,九子夺嫡的斗争愈演愈烈,导致了清朝政治的不稳定。这一乱局造成的原因究竟何在?或许是康熙在康熙皇帝英明一世时期未能设立明确的继承规则,也可能是康熙晚年担任皇帝时间过长,没有及时进行合理的权力交接所致。康熙帝作为一代伟大君主,却也身受家族内乱之苦,这也令人深思。

导语:

清朝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,出现了不少明君,其中政绩最显著,名声最好的就是康熙皇帝,清朝能有盛世,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康熙为清朝打下了良好的基础,他在位61年,文治武功让人敬佩,少年继位后,擒鳌拜收归大权,平三番,收复台湾,驱逐沙俄,保清朝边境百年安宁,亲征蒙古,稳定清朝北疆,经济方面轻徭薄赋,奉行节俭,康熙继位时清朝人口只有八千万,到乾隆时期人口数量暴增到3亿,这都是康熙的政治成绩。可是如此英明的康熙皇帝,在晚年时期朝中却出现了九子夺嫡的乱局,这究竟是康熙故意而为之?还是他确实犯下了错误?

清朝康熙皇帝英明一世,晚年九子夺嫡乱局的原因何在?引发九子夺嫡的直接原因:太子被废

引发康熙晚年的这一次政治"大地震",最直接的原因就在于康熙废除了太子,太子作为皇位的唯一继承人,是每一个皇子都窥伺的位置,康熙的儿子众多,盯着太子之位的皇子自然也不在少数,作为一代明君,康熙也深知立太子的重要性,所以在二皇子胤礽很小的时候就立他成为了太子,当时嫡长子早夭,胤礽理所当然地应该继承太子之位,再加上康熙对他的偏爱,其他皇子根本无力和太子竞争,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,太子胤礽的地位都是稳固的。

这样的状况只要持续到康熙去世,太子胤礽继承皇位,那么皇帝的更迭就能平稳的度过,可惜的是康熙在晚年的时候,亲自废掉了胤礽的太子之位,一方面是因为太子在朝中结党营私,威胁到了皇权;另一方面是因为胤礽的性格暴虐,不懂得宽容仁慈,对兄弟也是不闻不问,基于这两点原因,康熙直接废掉了太子,因为他坚信,太子如果连最基本的品德都达不到要求,又如何能成为一代明君?

康熙偏爱了几十年的太子胤礽被废除,康熙也没有下旨另立太子,于是众皇子把目光都放在了太子的位置上,这也是引发九子夺嫡的直接原因,从封建王朝的制度行程之后,历朝历代都有皇子之间争夺皇位的事情,在清朝之前,最著名的恐怕就是唐朝的玄武门之变,李氏三兄弟互相残杀,最终胜出的李世民成功地登上了皇位,而清朝的九子夺嫡,比唐朝的玄武门事变,有过之而无不及。

引发九子夺嫡的根本原因:康熙对胤礽的溺爱

把时间线继续向前推,会发现太子胤礽养成骄奢淫逸的性格,其实是康熙教育的失败,胤礽是孝仁皇后所生,在生下胤礽之后便早逝了,享年21岁,偏偏孝仁皇后和康熙皇帝的感情深厚,所以在孝仁皇后早逝之后,康熙把所有的爱都寄托在了儿子胤礽的身上,在胤礽刚满一岁的时候,康熙便下旨立他为太子,为了对胤礽言传身教,康熙把他亲自带在身边抚养,胤礽四岁出痘,康熙抛下半个月的政务,一心一意地在身边陪护,胤礽五岁时,特意修建一座宫殿作为太子东宫,可以说康熙把所有的心血,都投注在了太子胤礽的身上。

康熙全心全意地付出也得到了回报,天资聪慧的胤礽从小跟在康熙身边,学到了不少东西,除了有父亲的言传身教之外,还有天下最好的老师来传授他知识,八岁的时候已然文武双全,文能宣读捷书,武能骑马射猎,外加胤礽仪表堂堂,更是受到了父亲的青睐。成年之后为了让胤礽了解民间疾苦,每次康熙出巡都会把他带在身边,十三岁的时候,大臣见到太子便要行礼。

可以说胤礽的太子之路走的十分顺畅,从小有父亲的庇护,其他兄弟根本不敢对太子之位有任何的想法,但也正是因为这条路走的太顺畅,让胤礽养成了骄横,暴躁的性格。在他看来太子要继承皇位,和九五之尊没什么区别,不把朝中的大臣放在眼里,对其他兄弟更是没多少感情,康熙在他眼里更像是慈父,而不是严君,所以他甚至可以不尊重康熙,所以胤礽最终被废,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因为康熙交易的失败,他忘记了想要当皇帝,有大树的庇护是不行的,还需要自己经历腥风血雨,康熙自己不就是这么过来的吗?

引发九子夺嫡的次要原因:康熙的放任

如果说太子胤礽被废,让各位皇子对太子之位有了念头,那么康熙的放任,就是引发九子夺嫡的导火索,如果康熙废除太子之后,立马选定另外一位皇子继承太子之位,也不会引发如此之大的骚乱,康熙作为明君,难道不知道太子被废,会引来皇子之间的争斗吗?而且当时诸皇子都已然蠢蠢欲动,互相之间的争斗摩擦更是不在少数,所以康熙其实都是看在眼里的,但是康熙并没有表态,也没有要打压皇子争斗的意向,皇帝不发话,皇子之间自然不会停止争斗,这也让九子夺嫡越来越激烈。

至于放任九子夺嫡,也是康熙的无奈之举,原本自己最中意的儿子被废,康熙一生注入的心血毁于一旦,太子要继承皇位,康熙想要短时间内定下合适的人选,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。康熙给清朝奠定了盛世的基础,作为一代明君,他希望自己打下的江山不会毁在后代的手中,晚年废掉太子,要再找出一个能担当大任的皇子,最好的方法就是让皇子之间争夺皇位。

康熙作为旁观者,可以审视每一个皇子的所作所为,从品德到能力,只有这样才能在临终前选出最合适的皇子继任皇位,虽然过程是残酷的,但是为了保住大清的基业,康熙不得不做出取舍。从结果来看,康熙成功了,四阿哥胤禛,也就是日后的雍正皇帝,在争夺太子之位的过程中,胤禛张弛有度,得到了父亲的赏识,外加胤禛的儿子弘历,深得康熙的喜爱,于是在康熙临终前,把皇位传给了胤禛。

结语:

总得来说,康熙晚年出现九子夺嫡的乱局,并不是因为康熙年老之后的昏庸,更多的是因为他在教育方面的失败,更确切地说,九子夺嫡背后的推手其实就是康熙,他需要借此机会决定谁是下一任太子,所以晚年的康熙不仅不昏庸,反而做出了最明智的选择,不愧是清朝的一代明君。

« 上一篇
下一篇 »